渤海柳3號是焦傳禮等人2002年早春在山東省東營市黃河入海口北側老海防浪堤自然生長的柳樹林中發現一粗壯的旱柳單株,將其收集保存擴繁。與山東省林科院一起通過十年無性繁殖和栽植試驗發現該株系性狀表現突出,顯著特征是側枝發達,速生,生長勢強,將其劃分為紙漿、能源型柳樹新品種,定名為“渤海柳3號”。
2013年6月21號國家林業局植物新品種保護辦公室組織中國林科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江蘇省林科院及山東省種苗站有關專家對柳樹 “渤海柳3號”旱柳新品種進行鑒定。專家對田間現場進行了鑒評,聽取了課題組匯報,查閱相關材料。通過質詢、討論,一致認為“渤海柳3號”符合植物新品種審查要求,同意認定為新柳樹品種。
專家組認為:柳樹新品種“渤海柳3號”來源清楚,特異性顯著,具有一致性和穩定性。與其它已有柳樹品種相比,“渤海柳3號”優良特征突出,抗逆性更強、速生性更好、適應范圍更廣。該品種經初步的生產示范,表現優異,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和發展潛力。
植物學特性:落葉喬木,雌株。主干直立,頂端優勢強,早春發芽早。側枝分布不均勻,分枝角度平均60°,枝條直伸,節間長,主梢中上部陽面顏色呈紅褐色。葉片長度和寬度中等,葉形披針形,葉柄長度很短。苗期表現速生,冬季落葉較晚。
在山東濱州地區3月上旬芽膨大,3月下旬展葉,果熟期4月下旬,落葉末期在11月下旬。
生態學特性:經過多年觀察,渤海柳3號,根系發達,在砂質土壤上,根系密集,耐水濕,適應范圍廣,可適宜多種不同類型的土壤,抗寒、耐瘠薄,特別是耐鹽堿在0.3—0.4%的環渤海鹽堿地上生長良好。,在安徽、河南、山西、陜西、甘肅、寧夏、內蒙、河北、北京、遼寧生長良好,。
在土壤含鹽量0.3—0.4%的砂質土壤上育苗(濱州市一逸林業有限公司苗圃內),當年扦插苗胸徑達到3.5—5.6厘米,每畝地上部分鮮重達到7500公斤,扦插后生長兩年胸徑可達7—10厘米,每畝地上部分鮮重達12950公斤,干物質含量達44%,是良好的紙漿、能源、碳匯型柳樹新品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