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
臺灣于65年曾自以色列引進鳳梨釋迦之Gefner品種試作,由于自然產期之夏期果實裂果嚴重,幾無商品與食用價值,致未予推廣。迄臺東地區之番荔枝產期調節技術之開發與應用成功,始將該技術應用于鳳梨釋
迦產業經營上,以生產冬期果,解決裂果情形。由于果肉Q,甜酸適中,風味甚佳,甚為消費者所喜愛,因此經濟價值高,為具有發展潛力之少數果樹之一。臺東地區生產地主要分布于番荔枝之產區,包括臺東市、卑南鄉、太麻里鄉、東河鄉及鹿野鄉等地,栽植面
釋迦(兩粒)
積約150公頃。因鳳梨釋迦為雜交種,又有種苗商自國外引進,故品種名稱紊亂,然由果形外觀鑒定,目前栽植之品種可能有Gefner,pink's mammoth及African pride等。 由于釋迦鳳梨果實可削皮或切塊食用,且種子有離核現象,食用方便,又果肉Q,甜中帶酸,有鳳梨、番石榴等熱帶水果風味,故對于喜好有甜食口味的東方人而言,為具有少量多樣發展潛力之果樹。但鑒于國內將加入 WTO,將受到國際競爭壓力及臺灣果樹產業發展瓶頸,新興果樹種類若有一窩蜂搶種心理及做法,則前景實足甚慮。為產業永續經營,宜計劃生產,少量發展。此外還須加強釋迦鳳梨優良品種之選育,尤以減少夏期果裂果情形,以增加生少期與提高農民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