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尾葵可用播種和分株繁殖。播種繁殖所用種子國內不宜采集到,多從國外進口。一般盆栽多采用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一年四季均可。于4月左右,結合換盆進行,選基部分蘗多的植株,去掉部分舊盆土,以利刀從基部連接處將其分割成數叢在傷口處需涂上草木灰或硫磺粉進行消毒。每叢不宜太小,須有2-3株,并保留好根系;初定植的植株,因根系尚未發育好,應避免在強光下長時間照射。適量澆水,每日數次向葉面噴水,保持葉部濕潤。于20~25℃溫度下養護,恢復成型較快。一般養護1~2年即可成為盆栽商品。否則分株后生長緩慢,且影響觀賞。分栽后置于較高濕溫度環境中,并經常噴水,以利恢復生長。
能獲得種子的,將采收下來的果實洗凈果肉,把種子浸在35℃溫水中浸泡兩天后播下。隨發芽隨移植。晴天應多噴葉面水。一般幼齡期生長緩慢,成齡后生長迅速。
室內盆栽散尾葵應選擇偏酸性土壤,北方應注意選用腐殖質含量高的沙質壤土。可用腐葉土、泥炭土加1/3河沙及部分基肥配制成培養土。它蘗芽生長比較靠根莖上,盆栽時,因較原來栽的稍深些,以免新芽更好地扎根。5-10月是其生長旺盛期,必須提供比較充足的水肥條件。澆水應根據季節遵循“干透濕透”的原則,干燥炎熱的季節適當多澆,低溫陰雨則控制澆水。北方地區特別是水內含鹽、堿較多的地方,應注意經常用黑礬調節土壤酸度。平時保持盆土經常濕潤。夏秋高溫期,還要經常保持植株周圍有較高的空氣濕度,但切忌盆土積水,以免引起爛根。一般每1-2周施一次腐熟液肥或復合肥,以促進植株旺盛生長,葉色濃綠,夏季適當追施含氮有機肥,冬季可施芝麻醬渣等有機花肥同時保持盆土干濕狀態。散尾葵喜溫暖,最適生長溫度為20一35℃。如果超過35℃或低于10℃,栽培管理稍有不當,其腳葉便會由青變黃。夏天應遮陰,最忌烈日直射,即使短時間內曝曬也會引起葉片焦黃,很難恢復。冬季需做好保溫防凍工作,一般10℃左右可比較安全越冬,若溫度太低,葉片會泛黃,葉尖干枯,并導致根部受損,影響來年的生長。它喜半陰,春、夏、秋三季應遮陰50%。在室內栽培觀賞宜置于較強散射光處;它也能耐較陰暗環境,但要定期移至室外光線較好處養護,以利恢復,保持較高的觀賞狀態。如果環境干燥、通風不良,容易發生紅蜘蛛和介殼蟲,故應定期用800倍氧化樂果噴灑防治。定期旋轉花盆,經常修剪下部、內部枯葉,注意修整冠形。 散尾葵為叢生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在原產地可高達3—8m。室內盆可達2m以上。莖干光滑,羽狀復葉,葉柄稍向下彎曲。小葉狹披針形,富光澤。亮綠色。細長的葉柄和莖干金黃色。基部分蘗較多,故呈叢生狀。整體株形豐滿而線條柔和纖細,使人感覺安逸舒適并有親近感。
散尾葵株形優美、較耐陰,盆栽后是布置客廳、書房、臥室、會議室、室內花園或陽臺的高檔觀葉植物。在明亮的室內可以較長期的觀賞,在陰暗的房間也可以連續擺放4—6周。根據株形大小和擺放的需要,可用中小盆栽植,也可大叢栽植于木桶中。
主要用分株法繁殖。約3年左右分盆1次。華北地區,可于4月中下旬結合換盆分株。選分蘗多的盆,扣出植株,去掉部分舊土,將其分割成2至數叢。每叢最少有苗2株以上,并注意保持優美的株形。分別栽植后放溫度較高的室內,在20℃以上恢復較快。
盆栽散尾葵可用腐葉土、泥炭土加1/3的河砂或珍珠巖及基肥配成培養土。5—10月份,每1—2周施1次液肥。散尾葵喜半陰環境,春夏秋3季應遮去50%左右的陽光。冬季溫室栽培可不遮光。散尾葵喜高溫、潮濕的環境,十分怕冷。冬季夜間溫度應在15℃以上,白天25℃左右較好。若長時間低于5℃,必受凍害。在生長季節,需經常保持盆土濕潤和植株周圍較高的空氣溫度。冬季應保持葉面清潔,可經常向葉面少量噴水或擦洗葉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