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苗木站苗木栽培管理技術資料:一、目的意義
為了解病害的種類、分布、危害、發生發展規律及預測預報提供科學依據;學會病害調查的一般方法,熟悉調查資料的整理、計算方法和分析等。
二、材料用具
放大鏡,尺子,病害調查記載表,調查病害的分級標準。
三、內容說明
植物病害的調查是植物病理學研究及病害防治的重要基礎工作。其調查研究的方法,因病害的種類和調查目的的不同而異,可分為一般調查(普查),專題調查和系統定期定點調查。調查應遵循以下原則:明確調查的目的,任務,對象及要求;擬定調查計劃,確定調查方法;所獲調查資料數據真實,且反映客觀規律;了解調查相關的有關情況。本實驗將根據田間的具體情況選擇2~3種作物的1~2種病害進行一般調查(實驗將分組進行)。
實驗原理:
1、 病害調查的類別
1.1一般調查(普查)
普查是對局部地區植物病害種類、分布、發病程度的基本情況調查。
1.2重點調查
對一般調查發現的重要病害,可作為重點調查對象,深入了解它的分布、發病率、損失、環境影響和防治效果等,重點調查次數要多一些,發病率的計算也要求比較準確。
1.3調查研究
調查研究是深入的研究某一個問題,是通過調查研究或者是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解決的。調查研究和實驗研究互相配合,逐步提高對一種病害的認識。
2、發病程度的調查
2.1記載方法
2.1.1直接計數法
直接計數法是一種比較簡單的方法,就是計算發病田塊、植株或器官的數目,從調查的總數,求得發病的百分率。
2.1.2分級計數法
根據病害發生的輕重,對植物影響不同,可將病害分級,調查時記錄每級發病田塊數、平均發病率。
下面舉個例子,說明分級標準的用法。(馬鈴薯晚疫病)
級別 發病率(% ) 病害發生程度
1
2
3
4
5
6
7
8
9 0.0
0.1
1.0
5.0
25.0
50.0
75.0
95.0
100.0 田間無病
病株稀少,直徑11m的面積內,只發現一二個病斑
發病普遍,每株約10個病斑
每個病株約有50個病斑或有1/10的小葉片發病
每一小葉都發病,但病株外形仍正常,并呈綠色
每一個植株都發病,有一半葉片枯死,病田呈綠色,但間或呈褐色
有3/4的面積枯死,病田呈黃褐色,頂葉仍呈綠色
只有少數葉片仍保持綠色,但莖仍呈綠色
葉片全部枯死,莖部亦枯死或正在枯死中
另外分級還可用圖或照像來表示,學生另查閱資料,此處不再講述。
2.2感染指數
分級計數法的級別,有的不是根據百分率分級的,得到的結果實每一級中有多少個體,針對這種情況,往往是計算感染指數來表示發病程度,即每一級用一代表數值,然后按以下公式計算。
如:番茄早疫病的病株,分級情況如下:
如:番茄早疫病的病株,分級情況如下:
病級 發病程度 代表數值 病株 ( 假定 )
1
2
3
4
5 無病或者幾乎沒病
少至25%的葉片枯死
26%~50%的葉片枯死
51%~75%的葉片枯死
76%~100%的葉片枯死 0
1
2
3
4 8
15
20
40
30
發病最重的感病指數是100,完全無病是0,所以這個數值就能表示發病的輕重。
2.3取樣方法
病害調查的取樣方法,影響著結果的準確性,取樣原則是可靠又可行。
2.3.1取樣數目
樣本的數目要看病害的性質和環境條件,取樣不一定要太多,但一定要有代表性。
2.3.2取樣方法
2.3.2.1隨機取樣法:此法適宜于分布均勻病害的調查,力圖做到隨機取樣,調查數目占總體的5%左右。
2.3.2.2“Z”形取樣法:此法適于狹長地形或復雜梯田式地塊病害的調查,按“Z”字形或螺旋式進行調查。
2.3.2.3平行取樣法: 此法適宜于分布不均的病害,間隔一定行數進行取樣調查。
2.3.2.4對角線法:適于條件基本相同的近方形地塊的病害調查。樣點定在對角線上取5~9點調查,調查數目不低于總數的5%。
2.3.3樣本類別
樣本可以整株、穗稈、葉片、果實等作為計算單位,樣本單位的選區,應該做到簡單而能正確地反映發病情況。
2.3.4取樣時間
調查取樣的適當時期,一般是在田間發病最盛期。
實驗內容
選擇病害較多、發病盛期的某一地塊。根據實驗原理對該地塊采用適合的方法取樣(取樣部位可以是整株、葉片、穗稈等),進行一般性調查,記錄該地區植物病害種類、病害分布情況和發病程度等。由于實驗有一定難度,實驗量較大,學生將分為幾個小組,每小組對一種病害進行調查,然后小組間進行綜合得出該地區某些農作物的發病總體情況,具體內容可根據當時、當地情況而定。
為了解病害的種類、分布、危害、發生發展規律及預測預報提供科學依據;學會病害調查的一般方法,熟悉調查資料的整理、計算方法和分析等。
二、材料用具
放大鏡,尺子,病害調查記載表,調查病害的分級標準。
三、內容說明
植物病害的調查是植物病理學研究及病害防治的重要基礎工作。其調查研究的方法,因病害的種類和調查目的的不同而異,可分為一般調查(普查),專題調查和系統定期定點調查。調查應遵循以下原則:明確調查的目的,任務,對象及要求;擬定調查計劃,確定調查方法;所獲調查資料數據真實,且反映客觀規律;了解調查相關的有關情況。本實驗將根據田間的具體情況選擇2~3種作物的1~2種病害進行一般調查(實驗將分組進行)。
實驗原理:
1、 病害調查的類別
1.1一般調查(普查)
普查是對局部地區植物病害種類、分布、發病程度的基本情況調查。
1.2重點調查
對一般調查發現的重要病害,可作為重點調查對象,深入了解它的分布、發病率、損失、環境影響和防治效果等,重點調查次數要多一些,發病率的計算也要求比較準確。
1.3調查研究
調查研究是深入的研究某一個問題,是通過調查研究或者是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解決的。調查研究和實驗研究互相配合,逐步提高對一種病害的認識。
2、發病程度的調查
2.1記載方法
2.1.1直接計數法
直接計數法是一種比較簡單的方法,就是計算發病田塊、植株或器官的數目,從調查的總數,求得發病的百分率。
2.1.2分級計數法
根據病害發生的輕重,對植物影響不同,可將病害分級,調查時記錄每級發病田塊數、平均發病率。
下面舉個例子,說明分級標準的用法。(馬鈴薯晚疫病)
級別 發病率(% ) 病害發生程度
1
2
3
4
5
6
7
8
9 0.0
0.1
1.0
5.0
25.0
50.0
75.0
95.0
100.0 田間無病
病株稀少,直徑11m的面積內,只發現一二個病斑
發病普遍,每株約10個病斑
每個病株約有50個病斑或有1/10的小葉片發病
每一小葉都發病,但病株外形仍正常,并呈綠色
每一個植株都發病,有一半葉片枯死,病田呈綠色,但間或呈褐色
有3/4的面積枯死,病田呈黃褐色,頂葉仍呈綠色
只有少數葉片仍保持綠色,但莖仍呈綠色
葉片全部枯死,莖部亦枯死或正在枯死中
另外分級還可用圖或照像來表示,學生另查閱資料,此處不再講述。
2.2感染指數
分級計數法的級別,有的不是根據百分率分級的,得到的結果實每一級中有多少個體,針對這種情況,往往是計算感染指數來表示發病程度,即每一級用一代表數值,然后按以下公式計算。
如:番茄早疫病的病株,分級情況如下:
如:番茄早疫病的病株,分級情況如下:
病級 發病程度 代表數值 病株 ( 假定 )
1
2
3
4
5 無病或者幾乎沒病
少至25%的葉片枯死
26%~50%的葉片枯死
51%~75%的葉片枯死
76%~100%的葉片枯死 0
1
2
3
4 8
15
20
40
30
發病最重的感病指數是100,完全無病是0,所以這個數值就能表示發病的輕重。
2.3取樣方法
病害調查的取樣方法,影響著結果的準確性,取樣原則是可靠又可行。
2.3.1取樣數目
樣本的數目要看病害的性質和環境條件,取樣不一定要太多,但一定要有代表性。
2.3.2取樣方法
2.3.2.1隨機取樣法:此法適宜于分布均勻病害的調查,力圖做到隨機取樣,調查數目占總體的5%左右。
2.3.2.2“Z”形取樣法:此法適于狹長地形或復雜梯田式地塊病害的調查,按“Z”字形或螺旋式進行調查。
2.3.2.3平行取樣法: 此法適宜于分布不均的病害,間隔一定行數進行取樣調查。
2.3.2.4對角線法:適于條件基本相同的近方形地塊的病害調查。樣點定在對角線上取5~9點調查,調查數目不低于總數的5%。
2.3.3樣本類別
樣本可以整株、穗稈、葉片、果實等作為計算單位,樣本單位的選區,應該做到簡單而能正確地反映發病情況。
2.3.4取樣時間
調查取樣的適當時期,一般是在田間發病最盛期。
實驗內容
選擇病害較多、發病盛期的某一地塊。根據實驗原理對該地塊采用適合的方法取樣(取樣部位可以是整株、葉片、穗稈等),進行一般性調查,記錄該地區植物病害種類、病害分布情況和發病程度等。由于實驗有一定難度,實驗量較大,學生將分為幾個小組,每小組對一種病害進行調查,然后小組間進行綜合得出該地區某些農作物的發病總體情況,具體內容可根據當時、當地情況而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