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枯萎病的病原有2 種,一是殼針孢屬,二是鐮孢屬。殼針孢屬病菌以子實體和菌絲在病落葉上過冬。
次年旱柳、垂柳" class="blacklink_line">垂柳葉片展葉后開始浸染,產生病斑,后期病斑上生出分生孢子器并放出分生孢子,借風、蟲等傳播,夏季雨水多、溫濕度較高等條件有利于侵染和發病。
鐮孢屬病菌在病組織內可存活3-5 年,以菌實體在病株的病部越冬,初侵源是病株上的枯梢、枯枝,翌年4-6 月病斑陸續產生子實體,5 月上、中旬到6 月上、中旬陰雨天,空氣濕度飽和時,釋放囊孢子,借風傳播,子囊孢子在水滴中萌發,經傷口直接入侵,5月下旬至6 月中旬正是枝繁葉茂時,是病菌侵入適宜期,病菌潛伏期1-2 個月,7 月中旬病害部位出現病狀。
細菌性枯萎病主要危害旱柳、垂柳" class="blacklink_line">垂柳的葉片及枝梢,病斑初期發現于葉片及枝梢上,出現淡褐色小斑,由于環境影響不易發現,隨后病點不斷擴大,向上下擴展成棱形,或向上擴展成舌形狀,黃褐色病斑7-8 月為發病盛期,病斑繼續向嫩枝擴展,導致葉片發黃、枯萎脫落,樹勢減弱,直至死亡。
10月份,病斑停止擴展,次年春天,在上述病斑部位上長出許多疣狀突起,5-6 月遇濕后,疣狀突起縱裂,開出黑色帶細長的乳頭狀物,為病原實體,從而進一步危害葉片和枝梢。
防治方法:
①、加強苗木檢疫。由于受氣候影響,渦陽縣的街道綠化樹種主要從外縣調運。調運苗木時要嚴把種苗質量關,防止植物病害的輸入和傳播。
②、物理防治。加強管理,栽種時選用生長健壯、無病害苗木。及時清理病蟲枝葉,集中處理枯枝落葉,防止修剪過程中人手對病害的重復侵染和傳播。適時澆水,適時施肥、松土,除草及時,避免土壤板結,以利土壤空氣流通,促進植株生長健壯,提高抗病能力。每年4 月,用石灰水將樹干從根莖處至胸徑涂白,阻止病害侵入。
③、化學防治。在4-5 月中旬,可用50%多菌靈800 倍液噴施,每7d 噴1 次,連續噴施2-3 次,或用50%代森錳鋅700 倍液噴施,均可達到防治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