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害狀幼蟲藏匿于護囊內,取食時頭和胸足外露。低齡幼蟲嚙食葉片成孔洞或缺刻,僅留主脈。4~5齡幼蟲食量大增,嚴重時將整株葉片食光。
生活史及習性每年發生1代,以老熟幼蟲在枝梢上的護囊內越冬。越冬幼蟲于4月下旬開始化蛹,5月中、下旬羽化為成蟲。雌成蟲羽化后藏在護囊內。雄成蟲羽化后,飛至護囊同雌成蟲交配,產卵于囊內,每雌產卵3000~10000粒。幼蟲于6月上、中旬孵化。初孵幼蟲從護囊的排泄孔蜂擁而出,吐絲下垂,隨風遷移,2小時后吐絲粘附枝皮葉屑做護囊,幼蟲藏匿于護囊內。幼蟲自6月上旬開始危害,至9月下旬陸續停止取食,吐絲將護囊上端纏繞到樹枝上,開始越冬。
防治措施:
①冬季整枝修剪時,摘除蟲囊,消滅越冬幼蟲。
②利用成蟲有趨光性,可用黑光燈誘殺。
③在幼蟲孵化危害初期,選擇Bt乳劑(19含孢子100億以上的蘇云金桿菌)150倍液、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噴霧防治。
④保護和利用寄生蠅、大袋蛾黑瘤姬峰、費氏大腿蜂等天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