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毛辣蟲。成蟲體長24-30毫米,灰褐色或灰白色,前翅上有明顯的波狀橫紋,近外緣有8~9個黑斑,翅中央有一個白點。卵近圓形粉紅色。松毛蟲發生代數因地區和年份不同而異,有的地方每年發生2代,有的地方每年發生3~4代。以幼蟲在針葉叢中或樹皮裂縫中越冬,也有在樹下雜草叢內或石縫下越冬的。越冬幼蟲于來年4月下旬前后老熟。代幼蟲發生較為整齊。松毛蟲繁殖力強,產卵量大,卵成塊產于松針上。初齡幼蟲受驚有吐絲下垂的習性,4齡以上的幼蟲食量大增,能將針葉吃盡,形同火燒,嚴重的影響松樹生長,甚至使松樹枯死。成蟲有趨光性。
防治方法:
營造混交林,合理密植和整枝,使松林郁閉,造成有利天敵而不利于松毛蟲生存的森林環境。
冬季清查松毛蟲發生基地,做出標志,在松毛蟲活動前徹底消滅基地的松毛蟲。
人工采卵,置于寄生蜂保護器中,使寄生蜂能夠飛出,幼蟲無法出。
應用白僵菌、蘇云金桿菌、青蟲菌等微生物制劑防治。常用濃度為每毫升1億孢子,若加人微量化學藥劑,可提髙藥效。
人工繁殖散放松毛蟲赤眼蜂防治松毛蟲。
應用化學藥劑防治應狠抓越冬代,即在幼蟲剛剛開始越冬和越冬后剛剛開始活動時進行施藥,較為有利。常用農藥有:50%馬拉松乳劑和50%殺螟松乳劑,二者濃度均為1500-2000倍液。在水源困難的地方可噴撒敵百蟲粉劑或硝酸銨煙劑熏殺。煙劑用量每畝1千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