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季型草喜涼爽濕潤,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至25℃。夏季天氣炎熱,冷季型草長勢減弱,極易感染各種細菌、真菌病害,如果管理方法不當,一旦染病,不但影響草坪觀賞效果,嚴重時還會導致冷季型草坪大面積死亡,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根據筆者多年的管理經驗,現將夏季管理中的錯誤方法歸納如下,希望能引以為戒。
一、片面強調低修剪對草坪通風透光的促進作用,而忽視了冷季型草自身的生長特性。 為了增加草坪在夏季的通風透光,使之適應炎熱的環境,對草坪過度低修剪,使草坪長勢迅速減弱,生長緩慢,對環境的適應性急劇下降,為各類病害的發生創造了有利條件。 正確的做法是在夏季將草坪修剪高度提高1至2厘米,以增強草坪抵抗不良環境的能力。每10至15天剪一次,每次修剪不超過總高度的1/3。
二、片面強調水分對冷季型草坪生長的作用,忽視了澆水的方式、方法。 水是決定冷季型草長勢好壞的最關鍵因素。夏季炎熱干燥,管理人員為保證冷季型草對水分的需求,每天對草坪進行噴水,有的還將噴水時間安排在炎熱的中午,結果造成深層土壤長期干旱,而表層土長期濕潤,使草坪根系越來越淺,適應性和抗性隨之降低。由于表層土濕度大,高溫季節來臨時,褐斑病、枯萎病等病害不斷發生。同時這種澆水方式也大大增加了水分的蒸發,造成水資源的巨大浪費。 正確的做法是結合土壤水分狀況,干旱時每3天澆水一次,每次澆透10至20厘米,早晚進行,減少蒸發,節約用水。
三、片面追求草坪長勢,忽視了夏季增施速效肥對冷季型草生長的不利作用。 夏季草坪長勢減弱,通常為保持草坪生長旺盛,對草坪增施速效肥,導致草坪徒長,降低了抗性。 正確的做法是春末或秋季對草坪施用適量緩效復合肥或有機肥。既保證了草坪對肥料的需求,使草坪生長健壯,提高抗病能力,又不會導致草坪徒長。
四、片面強調對草坪病害的治療,忽視了對病害的預防。 由于夏季溫度高,氣候悶熱,草坪容易發生多種病害。管理上往往是發現病害再進行防治,不僅嚴重影響草坪觀賞效果,而且還會造成經濟損失。 應該采取正確的養護措施,增強草坪的抗性,并結合每次修剪對草坪噴灑百菌清等殺菌藥劑,將病害消滅在萌芽狀態,使草坪正常生長。
五、片面強調打孔、梳草、除枯草層等管理措施對草坪根系生長的重要性,忽視了冷季型草坪夏季長勢弱的生理特點。 上述三項管理措施對增加草坪透氣性,增強草坪長勢皆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夏季草坪長勢較弱,不宜進行。應選擇春秋季冷季型草生長旺盛時進行。
六、片面強調雜草存在的特殊性,忽略了雜草存在的普遍性。 除雜草是夏季草坪管理的重要環節,雜草是指有目的建植的草坪草以外的所有草種。許多人在對冷季型草坪除雜草時,主觀認為其中的野牛草等暖季型草也是草坪草種,而主動將其留下。由于野牛草等暖季型草具有發達的匍匐莖,成坪速度較冷季型草快,結果造成新建的冷季型草坪在二三年之內很快變成了野牛草等暖季型草坪,未達到原來的建植目標。




